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郑渊洁减肥方法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郑渊洁减肥方法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家长如何通过心理学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?
想要培养孩子的自律,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,为自己的事情负责。
2-6岁孩子,让孩子自己学着穿衣服、洗袜子,不要嫌孩子干的慢,多鼓励;
上幼儿园之后,自己收拾学习用品,家长过观察孩子,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,而不是强迫孩子学习自己认为有用的特长;
孩子上小学后,鼓励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,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主要任务就是学习,好习惯有利于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,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。
自律的品质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,家长也要做好榜样,比如:每周定期和孩子一起阅读或玩游戏,放下手机,专心陪孩子,言传身教,耳濡目染,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自律的品质。
感谢官邀!
说到家长如何通过心理学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,我注意到关键词之一:“心理学”。所以,我建议家长首先要学一学《发展心理学》,学习和掌握人类从出生,甚至是怀孕期间,乃至孕前准备的基本知识和规律,然后,根据孩子生理、心理发展的一般性规律,对孩子施以恰当的适时的培养和教育。包括有计划、分阶段的自律方面的教育。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生活模仿的对象,要想让孩子自律,家长首先要自律。比如,要想孩子不闹红灯,家长就不要中国式过马路。在身教方面,不要有一次破例,不要给自己借口,不要存在侥幸心理。
对于孩子而言,自律在家长身教的同时,还要言传,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,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。还要有所监管和监督,就是“他律”,监管监督宜以交流的方式、提醒的方式,而不是以训斥和贬损的方式进行。
对于孩子而言,自律首先是具体,个别的,然后,久而久之,才能通过举一反三,养成习惯,发展和上升为抽象的和普遍的。
如此,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就会成为一个生活自律、学习自律、工作自律、社会自律、道德自律和法律自律的人。
请记住,在自律方面,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,家长和孩子互为映照,互为镜子。
有个关于自律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从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到东北部的缅因州,被称为“美国大陆最长的距离”,这段3000英里的路程,地貌十分复杂,且常有恶劣天气。
美国心理学家每天行走20英里是最佳速度。这对一个徒步爱好者来说并不难,按照这个速度走完全程大概需要150天,也就是五个月的时间。但实际上,很少有人在半年内能走完整个旅程。
经过试验推算,得出为什么呢?吉姆·柯林斯发现整个过程有三种旅客:
第一种,受外界环境影响,好天气时日行四五十英里,坏天气时可能1英里也不前进,走走停停。这种旅客一般要用8--10个月才能到达终点。
第二种,刚开始时信心满满,饱含***,但随着旅途的推进,热情褪去,渐渐松懈下来,显得力不从心。这种旅客一般也要用8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。
第三种,不管道路泥泞还是平坦,不论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,每天坚持行进20英里。只有这种旅客按时达到终点了。
这个故事,心理学上把它称为“二十英里法则”。二十英里法则的核心是自律,恪守上线和下线,学会在失控中自控,在外部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,保持内在的确定性。
之前看过一句话说,高情商的父母不跟孩子讲道理。培养孩子自律品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,在培养过程中切忌一味讲道理,有时给他讲一些相关故事,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自律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,它是一个从外到内的发展过程。也就是说依靠他人规范行为发展到较高水平的自我调节。
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,
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不同年龄段的行为表现。
面对孩子,不要长篇大论讲道理,而要对孩子的行为直接描述法,提出的要求具体化,并给出孩子认知,接受,执行,到内化等接受过程。
非常遗憾的是,我接触的三千多个家长中,能够自律的不超过五个。家长做不到的事,如何去培养孩子呢?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无法自律的家长用他律培养自律,结果是两败俱伤,一无所获。培养孩子自律没有捷径,只有家长先做到自律,哪怕之是做到一定程度,就可以带动孩子一起做了。至于如何做则不是仅用语言文字可以说清的,涉及很多训练、指导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郑渊洁减肥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郑渊洁减肥方法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